新闻中心

“3·15”消费者权益保护典型案例(下)

2022-03-18

案例六
图片

徐某诉某轮滑体验馆、某置业公司、某商业管理公司

服务合同纠纷案

——商家以预收款方式收取服务费,未依约提供全部服务,应退赔相应的费用

基本案情

2020年6月,徐某与某轮滑体验馆签订《服务协议》,约定该轮滑体验馆为徐某之子提供滑轮培训,约定培训时间半年,送10次课,服务费用2258元。当天徐某通过微信向该轮滑体验馆的经营者刘某支付了2258元。在徐某之子接受几次培训后,2020年9月该轮滑体验馆关门。该轮滑体验馆系租赁某商场商铺进行经营,某置业公司、某商业管理公司是该商铺的出租者、管理者。徐某找该轮滑体验馆退费无果,遂将轮滑体验馆、某置业公司、某商业管理公司共同诉至法院,要求解除《服务协议》,三者共同返还服务费用2258元。

裁判结果

法院认为,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该轮滑体验馆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关门停业,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义务。徐某要求解除合同,符合法律规定,予以支持。该合同解除后,轮滑体验馆应返还未提供服务的相应费用,由于《服务协议》对此没有明确约定,且在合同约定的半年服务期限内,该轮滑体验馆经营了约3个月,徐某之子已接受了部分服务,故法院酌定服务费减半返还。因该轮滑体验馆是个体工商户,系刘某个人经营,故服务费应由刘某向徐某返还。某置业有限公司、某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系该商铺的出租者、管理者,不是本案合同当事人,且徐某已向轮滑体验馆提出了主张,故对徐某要求某置业有限公司、某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共同返还服务费的主张,不予支持。

典型意义

近年来,社会上各类兴趣培训班、健身房、游泳馆等,多采用预收款方式向消费者提供服务。商家通常会以一定程度的优惠作宣传,吸引消费者提前支付全部费用或者办理会员卡。但这种消费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弊端,不能确保消费者支付费用后能够依约得到全部服务。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基本的交易原则,即交易双方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又针对性地规定,“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服务的,应当按照约定提供。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预付款;并应当承担预付款的利息、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本案中,轮滑体验馆预先收取了服务费,但其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未依约提供全部服务,对于未提供服务部分相对应的费用,理应退赔。作为消费者,在消费时要注意选择理性适合的消费模式,认真甄选信誉好、有实力的商家,如遇到类似本案的合同期内商家倒闭、跑路等情形,要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案例七
图片

某食品公司诉某文化公司商业诋毁纠纷案

——商家以新媒体短视频发布广告应遵守商业道德,尽到谨慎注意义务,不能损害竞争对手商誉,误导消费者的价值判断,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基本案情

某文化公司制作并在其抖音平台账户上发布了短视频《三招挑选优质列巴》,视频中对包括该文化公司经营的“xx黑麦列巴”和某食品公司生产的“xx黑麦坚果列巴”、“xx黑芝麻坚果列巴”在内的数款列巴产品进行比对评测。视频中,主播称某食品公司的列巴颜色实际上是染出来的,用的是普通黄油,而自己的列巴则是只有黑麦粉,用的是最好的黄油;其他列巴的核桃是用“化学药水去过皮”。该文化公司抖音自营账号粉丝量较大,有一定影响力。某食品公司认为该文化公司此举损害了其商业信誉与商品声誉,遂起诉至法院。

裁判结果

法院认为,该文化公司以测评类短视频形式发布比较型广告,应尽到谨慎注意义务,其通过对比、贬损等方式对某食品公司的产品进行了引人误解的描述,明显超出了对产品进行正常评论和介绍的合理限度,并且会对消费者的选择意愿和购买决定产生误导。该文化公司的行为构成商业诋毁,判决该文化公司在抖音平台上发布道歉声明,赔偿食品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8万元。该文化公司提起上诉,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典型意义

近年来,短视频异军突起,以“短视频+带货”为核心的新型电商营销模式,已成长为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流量新业态。但是过度宣传、弄虚作假、误导消费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市场主体以测评之名行营销之实,违反商业道德和诚实信用准则,发布不实或误导性短视频,不仅严重损害竞争对手商誉,破坏了互联网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更是频频挑战消费者的用户信任和甄别能力,侵害消费者权益。本案警示市场主体在做产品宣传时,要从测评模式、竞争优势、消费者价值判断、特定竞争对手的商品声誉和商业信誉等维度进行综合考量,营造公平竞争、有序发展的互联网市场经济环境,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案例八
图片

冯某诉某妇科医院、西安某医院、陈某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

——医疗美容机构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造成消费者人身损害的,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基本案情

2018年12月30日,冯某在某妇科医院做“腹壁成形术”,并缴纳4万元医疗费,该医院邀请西安某医院医疗美容科的医师陈某为冯某主刀施行该整形手术。术后冯某出现腹部术区皮肤坏死,在该院住院治疗后,病情持续恶化。协商过程中,该医院出具手术失败情况说明,并承诺冯某的治疗费和其他费用由其承担。冯某向法院起诉,请求判令某妇科医院返还收取的医疗费40000元,并依法赔偿损失;判令某妇科医院、陈某、西安某医院赔偿其因手术失败产生的其他医疗费用13214.99元;判令三被告赔偿护理费20800元,住院伙食补助费1400元,营养费4500元,交通费7794.70元,住宿费3622元,复印费333.70元,误工费44000元,精神损害赔偿金30000元,残疾赔偿金66638元,后期治疗手术费80000元,后期瘢痕修复费87000元。

裁判结果

法院认为,冯某到某妇科医院做腹壁成形术,但在手术后冯某的腹部瘢痕未消除反而造成其身体损害,妇科医院认可该次整形手术失败,并承诺治疗费和其他费用由其承担。妇科医院对外以“现代整形国际专家团”名义进行宣传,违反卫生部《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规定,擅自开展四级项目腹壁成形术,对事故的发生存在过错。陈某作为西安某医院的执业医生,私自与不具备手术资质的医院合作,为冯某开展手术并因手术失败而造成冯某损害结果的发生,双方应对此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陈某并未得到西安某医院的许可,且不在陈某工作日期间,西安某医院不应为此承担责任。二审法院最终判决妇科医院、陈某连带赔偿冯某各项损失共计254090.69元。

典型意义

近年来,陕西省受理的医美纠纷案件数占同期医疗纠纷案件数比例逐年上升,个别医疗美容机构以盈利为目的,鼓动消费者做医疗美容手术,部分机构存在虚假广告、价格混乱、缺乏安全保证等问题。本案腹壁成形术是卫生部医疗美容项目分级中的四级项目,属于操作过程复杂,难度高、风险大的美容外科项目。本案医疗机构在不具备条件的前提下进行手术,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健康权益。在此特别提醒广大消费者,选择医疗美容机构,一定要选择有相应资质的正规医疗机构,避免自身健康受损。

案例九
图片

姬某诉孟某、李某、某装公司、某商场买卖合同纠纷案

——商户从展销会撤场后失联,展销会主办方以及商场柜台出租者、管理者应承担赔付责任

基本案情

孟某、李某二人租赁某商场柜台经营家装生意,柜台名称为“某和地板”。2016年5月22日,姬某在某装公司举办的家装展销会上认识孟某、李某,并在二人介绍下订购其销售的地板及木门,签订了订单和销售订货单。订单上记载门店为“某和地板”,门店地址位于该商场负一层B-20商铺。姬某陆续支付105400元,孟某、李某为姬某提供了40000元地板及木门。安装时,姬某发现地板、木门均为残次品,存在裂缝及变形,为此进行修缮花费31922元。剩余65400元货物,经姬某多次催促,孟某、李某仍未提供。之后姬某联系不上孟某、李某,遂前往该商场,发现“某和地板”柜台已经人去楼空。姬某认为,某装公司作为展销会举办者、该商场作为商场柜台的出租者均有对商户进行监督管理的义务,故诉请对其损失进行赔偿。

裁判结果

法院认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在展销会、租赁柜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展销会结束或者柜台租赁期满后,也可以向展销会的举办者、柜台的出租者要求赔偿。展销会的举办者、柜台的出租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追偿。”姬某与孟某签订合同后,孟某未按照约定数量供货。同时孟某、李某经营的专柜已从案涉商场撤场。姬某系在某装公司举办的展销会上订购地板、木门,且姬某以该商场作为买卖合同相对方,双方合同上记载有该商场地址,柜台也由该商场进行管理,姬某作为消费者要求商户及柜台出租者、管理者、展销会举办者承担赔偿责任,符合法律规定,应予以支持。判决孟某、李某退还货款65400元及利息,赔偿损失10000元,该商场对该款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某装公司对在展销会上姬某支付的14000元货款承担连带返还责任。

典型意义

在家装市场上,各类家装公司往往借用展销会推销产品,利用所在商场的大品牌吸引招揽顾客。但是一旦遇到商户撤柜,消费者往往面临维权障碍,这类纠纷降低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消费者选择在商场消费,多数是看重商场的品牌信誉和优质服务。作为商场,收取了管理费,就应当承担保证商户在租赁期间合法经营的责任。对消费者而言,如遇到经营者撤场且不履行合同义务,其作为个人很难找到实际经营者赔偿损失。为此《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展销会举办者、柜台出租者对消费者的赔付责任。本案判决不仅为消费者遇到商户“跑路”时提供了维权方向,同时也提示柜台出租方及展会的组织方应加强对商户的管理,严格审核商户的资质和经营能力,及时掌握商户经营动态,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案例十
图片

被告人王某犯假冒注册商标罪、被告人胡某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暨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赔偿案

——对于侵害不特定消费主体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检察机关依法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基本案情

5430630号西鳳商标、第698002号凤凰图形商标等系列商标系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所有。2020年4月至5月被告人胡某为牟取非法利益联系被告人王某购买假冒西凤酒。王某从他人处购买包材进行灌装、生产,以每件42元的价格销售给胡某假冒西凤酒3457件,非法经营数额为145194元。胡某将上述假酒以每件46元的价格销往外地,销售金额为159022元。涉案假冒西凤酒中的1198件被依法扣押,其他假冒西凤酒均销售给消费者。经鉴定,上述扣押的酒均系假冒注册商标的不合格商品。检察机关对二被告人提起公诉的同时向法院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裁判结果

法院认为,二被告人明知系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而生产、销售,致使2259件假冒西凤酒销售至其他地区,且经鉴定系不合格产品,侵害了不特定多数消费者的利益,致使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了损害。在对二被告人判处有期徒刑、缴纳罚金、没收违法所得的同时支持了检察机关的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请求,判令二被告人承担三倍惩罚性赔偿金,并在新闻媒体上向社会公开赔礼道歉。

典型意义

不特定消费主体利益被侵害后,往往因不知情、诉讼主体不明等,致使此类诉讼处于空白。本案中,被告人为谋取非法利益而生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不合格西凤酒,对不特定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益造成了侵害。经检察机关发布公告,公告期满后没有适格主体提起赔偿诉讼,最后由检察机关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法院作出判决,通过司法手段维护了不特定消费主体的合法权益,并适用惩罚性赔偿,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犯罪成本,引导群众合法、诚信经营。同时,判处二被告人在新闻媒体上赔礼道歉,进一步强化了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本案的审理将个案涉及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拓宽至社会层面广大消费者和人民群众总体生命财产利益的全方位保护,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相统一,在诉讼程序的衔接应用以及公益诉讼保护法益的广度和深度方面也具有典型意义。


来源:陕西高院微信图片_20220318154652.jpg

上一篇“3·15”消费者权益保护典型案例(上)

下一篇明萌普法 | 退休人员回村定居是否有权重修祖宅或申请宅基地建房

版权所有:陕西明萌律师事务所 陕ICP备19017881号-1 技术支持:腾东科技